第(2/3)页 …… “听说昨晚城外十里庙走水了,一场大火把这个破庙烧成灰烬。” “这个破庙都荒废了十几年了,向来都是路人,旅客,赶路商人歇脚的地方,一直好好的,为啥会走水?” “我哪知道呢!府衙半夜接到通报,连夜派人去灭火,可是火势太猛,依然没有灭掉,直烧到今天早上才渐渐熄灭。” …… 类似于这样的小民谈论,张翔几乎每天都能听到。 而且每天的消息也各不相同,他是拿当做新闻来听的,这大概就是古代的新闻传播途径了。 看来人们对八卦的这种猎奇心理,是不分时代的。 听完了这些新闻后,张翔也吃完了面,扔下两个铜板便离开了。 刚走进华庭书院,迎面便碰到了何云章。 “何先生,早上好。”张翔笑着用现代人的打招呼方式给他打了个招呼。 这些日子以来,他在书院里,无论是对学生,还是对这书院的先生,他都用这样的打招呼方式,后来这些人也就渐渐习惯了与众不同的他。 “张先生。”何云章对他作了一揖:“我是特地在此等候张先生的。” “哦?何先生有何指教?”张翔停下脚步,奇怪道。 何云章没有起身,接着道:“张先生,何某有眼无珠,前些日子,错怪先生了,还望先生莫要见怪,若是先生想要责罚何某,何某接下便是。” 看他这番诚恳的样子,张翔一脸的讶异:“在下愚笨,不知何先生所指何事?” “前些日子,何某错怪先生不会写诗,然后去找老师劝告了一番,昨晚听闻了先生所作的中秋词,感叹先生的诗词才华,何某感到很是惭愧,所以特地在此等候,向先生请罪。”何云章依然没有起身。 张翔很是惊奇,就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,这何云章居然搞得气氛这么浓烈。 他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,一来他那根本不叫诗,何云章指责得没错,二来他清楚这种时代下读书人的脾性,说铁骨铮铮都不为过,向来不喜与堕落者为伍,也鄙视那些粗鄙之人。 他们把学问奉为至高无上的追求,把书奉为瑰宝,不容玷污,所以张翔所作出那样一首诗,在何云章眼里,是不配称为读书人的。 张翔当时只是觉得这个何云章太小心眼了,其余的并没有任何想法。 第(2/3)页